毛泽东和杨开慧1930年7月27日,红军趁着长沙城空虚,重创敌人何健所部。然而,随着敌人重兵反扑,红军被迫于8月6日从长沙撤离。
红军撤走后,何健恼羞成怒,他开始放肆搜捕、屠杀共产党人。一时间,湖南各地报纸上头版位置刊登着要公然处决共产党人的消息。山雨欲来风满楼,闷热的长沙城随处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当中,人人自危。
何健决议以残忍手段抨击毛泽东,一方面派人去韶山破坏毛氏祖坟;另一方面悬赏1000块大洋,抓捕“毛泽东妻子杨氏。”杨开慧很清楚自己将面临着什么,她带着孩子东躲西藏。
当年10月初,杨开慧悄悄回到板仓探望老母亲,不幸于24日在家中被捕。与杨开慧一起被捕的另有毛岸英、毛岸青、毛岸龙以及保姆陈玉英,而这天正是毛岸英8岁生日。杨开慧和孩子们很快被送到长沙城的司禁湾陆军牢狱署关押。敌人劝降杨开慧:“你很年轻,上有老母亲,下有三个孩子,你要好好想清楚,何须执意要随着毛泽东呢?”杨开慧不为所动,恼羞成怒的敌人用酷刑疯狂折磨杨开慧,希望从她口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,效果都以失败了结。
对于妻子和孩子被捕,毛泽东完全不知情。母亲向振熙和哥哥杨开慧最担忧,两人商量如何才气救出杨开慧和孩子们。其时杨开智在南京,他想起来借助父亲杨昌济在世前的一些名气,找一些其时有威望的人士给自己这个妹妹说情。杨开慧在狱中想象图杨开智的努力起了一定效果,杨昌济生前的挚友章士钊、蔡元培、谭延闿等人联名写信给南京政府。
南京政府迫压力,致电何健,要求给予缓刑。何健“允许了”,他指示审讯官向杨开慧提出了一个条件,“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,她和孩子就可以获得自由。”杨开慧断然拒绝,她说:“死不足惜,惟愿润之革命早日乐成。
”杨开慧还说:“你们让我跟毛泽东脱离伉俪关系,除非天长地久!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杨开慧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三个年幼的孩子。杨开慧对毛岸英小声说:“我亲爱的孩子,我现在没有此外话要说。
如果你未来见到爸爸,就说我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,就说我很是想念他……我不能资助他了,请他多多保重!”1930年11月14日,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被杀害,年仅29岁。杨开慧是牺牲了,可经由杨开智等人的努力,毛岸英三兄弟得以幸免于难。某种水平上来说,娘舅杨开智就说毛岸英三兄弟的救命恩人。
杨开慧牺牲一个月后,毛泽东率领红军取得第一次反“围剿”的胜利。其时红军没有电台,毛泽东主要靠从白区缴获的报纸相识情况。一天,毛泽东像平时一样翻阅长沙《民国日报》,上面一则消息令他悲痛欲绝。
杨开慧只见报纸上在显眼位置刊登着一则消息,“共党要犯毛泽东之妻杨氏开慧昨被处决。”刹那间,坐在桌子前的毛泽东差点晕倒,随即直接高声哭了起来。哭声惊动了贺子珍,她赶来后拿起地上的报纸,连忙明确了。毛泽东忍痛给岳母家写了一封信,同时让贺子珍拿出30块银元一同寄去,用作杨开慧修墓的用度。
毛泽东在信中自责地写道:“开慧之死,百身莫赎。”杨开慧牺牲了,毛泽东得知三个儿子得以幸免,这让他对杨开智很感谢,同时杨昌济还是毛泽东的恩师,两人关系越发精密。
然而,开国后当杨开智写信求官时,毛泽东直接拒绝,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这是一篇关于杨开慧哥哥杨开智求事情被毛泽东拒绝的文章。如果大家希望相识前因结果,不妨认真读一读,从中能够真实感受毛泽东开国后处于亲人要求的态度,“按规则服务,不搞特殊化,一切走正常法式。”杨开智,毛泽东恩师杨昌济唯一的儿子。
与儿子相比,杨昌济更看重毛泽东,病危时他已经知道自己女儿和这个学员发生了恋爱。1921年元旦刚过,李大钊来到医院探望杨昌济,谈话中两人提到了毛泽东。杨昌济说:“润之在湖南向导的驱张运动很有魄力。”李大钊也颇为同意:“润之很不错,去年在图书馆,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书籍,这次来京,我也与他长谈过。
他进取心很强,眼光远大。”杨昌济杨昌济的病情牵动着毛泽东,他深知如果不是老师多年引领自己,他可能还在长沙城里绕圈子。看着恩师病情一天天恶化,毛泽东越发着急,可他爱莫能助。
一天晚上,毛泽东像平时一样去医院探望杨昌济,发现杨开智、杨开慧以及师母向振熙都在医院走廊里暗自流泪。毛泽东立刻突入病房,发现恩师奄奄一息。
杨昌济没有说话,只是指了指床边的椅子,让毛泽东坐下。约莫过了一刻钟,杨昌济用颤巍巍的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块手表,递给了毛主席。杨昌济小声说:“润之,这块怀表追随我多年,就给你作一个纪念吧……另有,你和开慧的事情我都知道,她年轻幼稚,你要多照顾她……”1月17日上午,杨昌济病逝,享年49岁。杨昌济在教育界威望颇高,他的葬礼规模很大,湖南《大公报》在显眼位置刊登了《杨昌济先生于北京逝世》的消息。
就在毛泽东为恩师葬礼忙碌时,家乡又传来噩耗,父亲毛贻昌于1月23日因伤寒病逝。接连两位重要的亲人去世,毛泽东悲痛欲绝,可他一时回不去韶山冲,只得发电报让在长沙的毛泽民回家主持父亲丧事。
作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,毛泽东多年后跟斯诺谈起杨昌济时,依旧很感谢:“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,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,厥后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。他教授伦理学,是一个唯心主义者,一个道德高尚的人。
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的信仰,努力勉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灼烁的人……在我青年时代,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。”毛贻昌在杨昌济追悼会,毛泽东以代表身份宣读了《治丧词》,读到最后,泪如泉涌,无法继续。
同时,毛泽东写了一副挽联,“忆夫子易帻三呼,努力努力齐努力;恨昊天不遗一老,无情无情太无情。”毛泽东在杨昌济葬礼上的一切体现,都被杨开智看在眼中。
他很感动,他相信父亲的眼光,眼前这个年轻男子前途不行能限量;他很激动,他相信妹妹杨开慧爱上的男子不会差。杨开智比毛泽东小5岁,两人之间今后建设了深厚的友谊。1949年8月4日,长沙宁静解放。
身在长沙的杨开智立刻给远在北平的毛泽东写信,他中信中见告老母亲杨老太太还健在,并询问了自己最体贴的两件事:外甥毛岸英、毛岸青情况以及探询女儿杨展的消息。很快毛泽东收到这封信,他看了又看,既兴奋又有点伤心。
兴奋是因为得知岳母还健在,自己还能替杨开慧尽孝,同时毛岸英、毛岸青两人都长大成人。伤心的是杨展早已牺牲了,至于如何回复这封信,毛泽东想了好几天。杨展,杨开慧的侄女,也是杨开智唯一的女儿,1920年10月出生于长沙县清泰乡板仓杨寓。
在姑姑的影响下,杨展很小时就对革命发生了憧憬,她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7岁那年,杨展就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当中,这让杨开智很自豪。杨展1938年,杨展来到革命圣地延安。
组织上鉴于杨展年事小,就先摆设她到陕北公学栒邑分校38队学习。杨展很珍惜这个时机,受苦努力,两年后进入华北团结大学政治部担任一名做事。
这项事情很是辛苦,又危险重重,经常要深入敌人占领区事情。1941年9月,日军对晋察冀边区疯狂“扫荡”。
敌强我弱,八路军只能暂时避其锋芒,以游击战的方式举行抗战。其时联大校部一度转移到平山、灵寿北部的大山里隐蔽,可是由于要发电报联系,效果被日军侦测到。在紧迫转移历程中,杨展为掩护受伤同志转移,不幸失足坠崖。当大家找到杨展时,他满脸血迹,已经奄奄一息。
杨展徐徐睁开眼睛对队长说:“队长,你不要管我。我已经不行了,不能和同志们一起转移了。我死后,请你把我的情况告诉党和同志们。至于怙恃,待抗战胜利后再告诉他们。
”杨展牺牲时,只有21岁。如今杨开智询问女儿的消息,毛泽东认为是时候告诉他这一效果了。1949年8月10日晚,北平香山双清别墅,房间里灯火通明,毛泽东给杨开智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回信:杨开智先生 :来函已悉。老汉人健在,甚慰,敬致祝贺。
岸英岸青均在北平。岸青尚在学习。
岸英或可回湘事情,他很想看外祖母。展儿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庆幸地为国牺牲,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,你们不必悲痛。我身体甚好,告老汉人勿念。
兄从事农场生产事业甚好,家中衣食能过得去否,有便望告。此复。敬颂大安。
毛泽东 八月十日左起:杨瑛、杨开智、李常德 中:向振熙毛泽东写完这封信后,为尽快跟杨开智取得联系,就命人用电报将信件内容发出。我们不知道杨开智收到这封信的心情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他一定无比伤心,他盼望能看到女儿,盼望女儿能喊他一声“爸爸”,可效果呢?女儿早已牺牲了。
开国大典后没过多久,杨开智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,这一次他向想要一个官来当当,最好能在北京给他摆设一个事情。毛泽东这一次回信很快,直接拒绝了杨开智的要求。这封信的原文是这样的:长沙上营盘街三十号杨开智先生: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事情,不要有任何奢望,不要来京。
湖南省委派你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,一切按正通例矩管理,不要使政府为难。毛泽东 十月九日这封信发出后,毛泽东立刻给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王首道指示:“杨开智等不要来京,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事情,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。其老母如有难题,可给若干资助。
”杨开慧是义士,杨老太太还是自己的岳母,理应享受义士眷属的待遇,可是毛泽东只是提到“若干资助”。看到毛泽东如此“不近人情”,杨开智退而求其次,准备在长沙当地谋一份事情。这一次他决议通过别人委婉方式向毛泽东提出要求,所托之人是已经在北京事情的表弟向三立。向三立收到来信后,就给毛岸英写了一封信,希望毛岸英去给毛泽东说说情。
毛泽东和毛岸英毛岸英认为这件事他无法办到,要知道不久后的抗美援朝时他可是立刻报名到场,他真心为这个国家。在父亲的影响下,毛岸英基础没有想过为亲人搞特殊化。毛岸英决议给表舅向三立回信,表达了对娘舅希望“长沙有厅长方面位置”的不认可。毛岸英认为娘舅想凭着我父亲的位置一步登高“坐高”是要不得的,这是一种极端落伍的思想。
毛岸英写道:“新中国之所以差别于旧中国,共产党之所以差别于国民党,毛泽东之所以差别于蒋介石,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差别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,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,正是由于此。皇亲国戚仗势发达,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靠自己的劳动和才气用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。
在这一点上,中国人民已经获得基础的胜利。而对于这一层,母舅恐怕还没有觉悟。望他能逐步觉悟,否则很难在新的中国事情下去。”虎父无犬子,毛岸英的信展现出高贵理想的追求,同时也反映了毛泽东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目的的人生追求。
三番五次要求摆设事情都被拒绝,杨开智逐渐取消了去北京获取事情的想法,同时也放弃在长沙谋取“厅长方面位置”的想法。杨开智着眼于自己擅长的事情,组织上凭据他当年从农业大学结业的履历,给他在湖南省政府摆设了从事农业方面的事情。毛泽东看似对杨开智“不近人情”,其实他对所有亲人都是一视同仁。
左起:杨开智、李崇德、刘思齐、毛岸青、邵华、杨英和向振熙合影有人做过统计,从《毛泽东年谱》收录的1949年10月至1953年底给亲人的所有回信中,毛泽东在回信中“不要来京”这四个字泛起的频率最高。大表兄文运昌对毛泽东有恩,当年父亲毛贻昌要将毛泽东送去米店当学徒,是毛贻昌等人的劝说下,毛泽东才得以进入东山学堂念书。1936年7月,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也表达了对文运昌的感谢之情,“我进了东山学堂,在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的进步,可是我无心读古文,其时我正在读表兄给我的两本书,一本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,一本是梁启超编的《新民丛报》,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,直到可以背出来,我崇敬康有为和梁启超,也很是谢谢我的表兄。
”毛泽东从2岁到8岁都生活在外婆家,文运昌对他很照顾。两人这种关系,让毛泽东给他先容一份事情太过吗?毛泽东认为自己办不到。1951年4月,毛泽东邀请文运昌来北京做客。文运昌很是激动,认为自己这一次一定能讨一个职务。
事实上,文运昌很早就想到这一点,早在新中国建立不久,就给毛泽东办公厅写了一封信,附信开了一封14人名单,都是文家的亲人,好比表嫂、表侄、表弟等等,希望都能给予摆设事情。这份14人名单也被毛泽东看到,他很不兴奋地说:“这种事,在我毛泽东这里是不会打野了。我们共产党人差别于国民党,这是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,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去奋斗。
”毛泽东和文运昌等人合影当文运昌来到北京后,毛泽东只是跟他攀谈曾经的快乐时光,对于摆设事情问题只字不提。文运昌愤愤不平回抵家乡,他实在无法明白,当年的毛泽东如今却如此“绝情”。文运昌不甘愿宁可,当毛岸英回韶山探亲时,文运昌再次出头,希望毛岸英替自己说说话,解决事情问题,毛岸英还是拒绝了,并希望列位亲戚给予体谅。
毛岸英从韶山回来后,详细先容了家乡的情况。鉴于文运昌三番五次要求摆设事情,毛泽东认为很有须要给他回信一封,这一次他给文运昌的弟弟文南松写信:“运昌兄的事情,不宜由我推荐,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体现,取得信任,便有时机到场事情。
”文运昌厥后摆设担任湖南省文史馆员一职,可他很是不满足这个职位,总认为毛泽东“忘恩负义,太不近人情了”,而且直到1961年12月去世都不愿原谅。毛泽东对亲人请求摆设事情很“绝情”,可他对亲情又无比重视,心田深处总是深深地惦念着他们。新中国建立后,毛泽东一直希望回家乡看看,尤其得知杨老太太健在后,他越发希望回长沙看看,怎样国是忙碌,于是派毛岸英代表自己回家乡。1950年4月,杨老太太八十大寿。
毛泽东准备派毛岸英回长沙祝寿,顺道回韶山冲看看。毛岸英出发前向父亲离别,毛泽东一再嘱咐他:“你还很年轻,没有什么生活和社会履历。这次你回湖南,一定要谦虚审慎,你还要代我去给你的母亲扫墓,带上一些工具,给你的外婆杨老太太上寿。
”毛岸英毛泽东对杨老太太非敬重,早在1949年9月就请王稼祥的妻子朱仲丽给杨老太太捎去一件皮袄,同时带去一封信:“杨老太太:你们好吧?现在托朱小姐之便,前来探望你们。一件皮大衣是我送给您的,两件皮料是送给开智匹俦的。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一日。
”毛泽东其时有一个想法,希望能将杨老太太接到北京来生活,由他来取代杨开慧尽孝。女婿有这样一番苦心,杨老太太很欣慰,但她表现,自己能听懂普通话和长沙话,可只能用口音很重的平江话回覆交流,就不去北京生活了。这次毛岸英代表自己亲自给杨老太太祝寿,毛泽东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,还让儿子将自己亲笔信转交杨老太太,“杨老太太尊鉴: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,因令小儿回湘致敬,并奉人参、鹿茸、衣料等微物,以表祝贺之忱,尚祈笑纳为幸。
永祝康吉!毛泽东 一九五O年四月十三日。”寿宴那天,杨老太太很是兴奋,遥想当年女儿在自己身边,丈夫杨昌济还在教书,他就对毛岸英说:“别看你爸爸是一个大人物,他也有一颗平凡人的心。想当年我常给他做一些好吃的,现在不能在做了。
”毛岸英回到北京后,将给母亲扫墓、外婆祝寿以及回韶山情况,那天毛泽东听得格外认真,不时发出笑声。当收到杨开智见告自己在省府从事一份普通事情后,毛泽东无比兴奋,随即回信一封:“子珍(杨开智的字)、崇德同志:来信收到。你们在省府事情,甚好,望努力努力,体现结果。小儿岸英回湘为老太太上寿,并为他母亲扫墓,同时探望你们,请你们给他以指教为荷。
此问近佳!”杨开慧和毛岸英、毛岸青合影当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后,毛泽东悲痛之余没有忘记亲情,之后他多次派毛岸青回长沙探望杨老太太。为了杨老太太安享晚年,毛泽东定期按月给她寄去生活费,直到老人去世。1962年11月15日,杨老太太去世。
毛泽东立刻发去唁电,表达悲悼之情,同时寄去500元作为葬礼用度。关于杨老太太墓地事宜,毛泽东也想到了,他信函中对杨开智说:“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。
我们两家同是一家,是一家,不分相互。望你节哀顺变。敬祝大安。
毛泽东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五日。”。
本文来源:澳门威斯尼斯wns888入口-www.aitemeishu.com